在生活中,你是否有时会感到头晕、头痛、心慌,以为只是疲劳或压力大,休息一下就好?但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,可能是高血压的信号。高血压,这个悄无声息的“健康杀手”,正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。据统计,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2.4亿 ,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,且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了解高血压,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一、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
1. 定义: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诊室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;家庭血压监测≥135/85mmHg;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≥130/80mmHg ,白天血压≥135/85mmHg,夜间血压≥120/70mmHg,满足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都可诊断为高血压。简单来说,血压就像水管里的水压,当水压过高,水管就容易受损,人体血压过高,也会给心脏、血管等器官带来巨大负担。
2. 分级:高血压分为1 - 3级,1级高血压(轻度)收缩压140 - 159mmHg和(或)舒张压90 - 99mmHg;2级高血压(中度)收缩压160 - 179mmHg和(或)舒张压100 - 109mmHg;3级高血压(重度)收缩压≥18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110mmHg 。血压越高,对身体的危害越大。
二、高血压的症状
1. 早期症状:很多高血压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或仅有轻微不适,如偶尔头晕、头痛、颈项板紧、疲劳、心悸等 ,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,就像温水煮青蛙,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身体健康。
2. 进展期症状:随着病情发展,血压持续升高,症状会逐渐加重,出现视物模糊、鼻出血、耳鸣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严重时,还可能导致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,如冠心病、脑出血、肾衰竭等,危及生命。
三、高血压的常见病因
1. 遗传因素: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,如果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,子女发病概率约为46% 。遗传因素就像一颗“不定时炸弹”,为高血压埋下隐患。
2. 环境因素:
• 饮食:高盐饮食使体内钠离子增多,钠水潴留,血容量增加,血压升高;过量饮酒刺激血管收缩,影响血管正常功能;高蛋白质、高脂肪、高糖饮食,以及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,都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诱因。
• 生活习惯:长期熬夜、缺乏运动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,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,血管弹性下降,血压升高。比如,长期熬夜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促使血压上升;缺乏运动导致脂肪堆积,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
• 精神因素: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压力大,会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,导致心跳加快、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。现代生活节奏快,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,这也是高血压年轻化的原因之一。
3. 其他因素:年龄增长,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,变得僵硬和狭窄,血液流动阻力增加,血压升高;患有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、心血管病变等,也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。
四、高血压的治疗方法
1. 生活方式调整:
• 合理饮食:减少钠盐摄入,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,增加钾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;遵循得舒饮食(DASH饮食)或中国心脏健康(CHH)饮食原则,控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,适量摄入蛋白质和优质碳水化合物。
• 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,也可适当进行抗阻运动,如举重、俯卧撑等。运动能增强体质,提高心血管功能,帮助降低血压。
• 戒烟限酒: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,戒烟和限制饮酒量,有助于控制血压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• 减轻精神压力:保持心理平衡,避免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状态。可通过冥想、瑜伽、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,调节情绪。
2. 药物治疗:常用降压药有钙通道阻滞药(CCB)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(ACEI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(ARB)、噻嗪类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等。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根据个人血压水平、心血管风险、靶器官损害等情况,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。一般患者需长期坚持服药,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,确保血压有效控制。
3. 其他治疗: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,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,如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、肾上腺肿瘤等;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,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,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,如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等。
五、高血压的预防措施
1. 定期体检: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。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,有高血压家族史、肥胖、长期精神紧张等高危人群,更应增加测量次数。
2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从年轻时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保持心理平衡,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发生。
3. 控制体重: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,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,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,可降低高血压风险。
4. 关注身体信号:如果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心悸等症状,及时测量血压,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
下一篇:警惕!高血压的隐秘威胁